【培養閱讀】「一年讀五十本書」是囫圇吞棗 醫生媽媽:好書須細味慢嚼領悟愈深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02/09 15:28

最後更新: 2022/02/18 20:20

分享:

分享:

好書須細味慢嚼,才能領悟更深。

每逢看到KOL教人「如何一年讀五十本書」,總覺得很納悶。我自問從小是隻書蟲,卻不認為書看得愈多愈好。

仔細看看,原來他們的讀書清單,大多是《如何掌握你的情緒》、《與成功有約》、《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》、《思考致富》等「心靈勵志」或工具書類。

心靈勵志和工具書沒甚麼不好,我也經常看的,甚至出版了《醫生媽媽的時間管理術》這本工具書。不過,我心目中的「讀書」,主要是文學作品、故事小說、詩集,或者是歷史、哲學書籍,能夠穿古越今、探索美善、豐富心靈、體現人性。

不時聽到家長炫耀:「我兒子只花了兩年時間,就讀完中國四大名著、整套金庸武俠、福爾摩斯全集、Roald Dahl、哈利波特、波西傑克森……」

以上經典,都值得一讀再讀三讀,需要大量時間發酵和醞釀、理解與感受;若然草草掠過,根本無法品嘗箇中精妙之處,既浪費了時間,亦辜負了作者的一番嘔心瀝血。

別的不說,單是一部《紅樓夢》,就得花至少三十年的光陰來讀懂;如果把它列在「一年讀五十本書」的清單內,簡直是囫圇吞棗、牛嚼牡丹,倒不如不讀的好。

最新影片:

也有這樣說的家長:「女兒從圖書館借回來九本書,不到半天就讀完了,喊悶。結果每星期要去圖書館三趟,煩死了。」言若有憾,心實喜之。

我經常強調「重複閱讀」的重要性,書本內容要細味慢嚼,每重讀一次,便領悟愈深。這也是為何我鼓勵人「買書」而非「借書」,包括心靈勵志和工具書在內。只有擁有實體的書籍、隨時翻閱,書內的知識和情感才算是完全屬於自己的,才可以逐步內化進個人的知識體系之內。

究竟書本是否看得愈多愈好?Elon Musk曾說:「有些人,把『教育』和『智力』兩件事混淆了。你可以擁有大學學位,但仍是個白癡。」同樣,也有些人把『讀書數量』和『學識內涵』兩件事混淆了;你可以一年看五十本書,但思想仍落後於真正懂得閱讀的人。

全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收費專欄「醫生媽咪」,原題為「一年讀五十本書?」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